黑化的暴君幼崽36-《快穿:我养的反派幼崽绝不黑化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“母后手里有先帝的密令,除非朕成人,否则……”

    只此一句,便让大臣们都闭上嘴,再不敢多说一句。

    惹不起惹不起……

    至此,这场被后世称为“土地改革”的运动便在康宁国掀起。

    而超出所有人预料的是,此次的土地改革,竟是这些年来,朝廷推行的变法中,执行力度最强效率最高的一次。

    当然,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,是太后娘娘的突发奇想。

    比如,考虑到康宁国百姓识字的甚少,因此,太后便要求所有县乡都须安排人将皇榜的内容传唱,务必让每个乡的人都知道。

    其次,村里的家家户户都会发一张地图,村中心会设立一个民意信箱。

    村民们需要在大军和朝廷官员到达时,将自己所知道的,村里的农田分部标注在地图上,再以此以不记名的方式,将其投入信箱中。

    而后官员须在所有村民和将士的监督下,将所有图纸上标注的田地一一收回。

    收回后,将原本的地契替换为朝廷与农民签订的农田契约,只要来年的粮食达到朝廷的要求。

    那么粮食产量超过多少,超出的便是农民自己的,除此之外,朝廷只征收整个村片区超出粮食产量目标的两成作为租金,剩下的八成,都是农民自己的。

    举个例子,例如今年朝廷对村里的农田的产量要求是一百公斤,但是这个村庄的粮食产量有一百三十公斤。

    那么朝廷除了收走这一百公斤外,只额外征收超出三十公斤的两成,也就是六公斤粮食,剩下的,便都农民自己的。

    乍一听,可能还觉得农民依旧什么没剩下多少,但对于干惯了农活的农民来说,那剩下的可太多了!

    毕竟,一开始他们给庄园主人干活,对田里的产量自是不会过多关注,大多都只是做好分内之事便可。

    但现在可不一样了,现在是给自己种地了,种的多自己获的便多,多劳多得啊!

    那干劲儿能一样么?

    当然了,在田地的分配上,朝廷(太后娘娘)也有自己的一套标准,首先,家中有参军之人,以军功论赏。

    若是小兵,则减免一年赋税,若是百夫长,则可多获得两亩,千夫长四亩,以此类推。

    若是家中男丁因为战事牺牲,那么家属可以选择接受朝廷抚恤金之余,多申请一亩农田。

    除此之外的普通百姓,则以每家每户的人头数来算。

    简单来说,就是哪家的人口多,他们能向朝廷申请到的农田就越多,稚童占四分之一亩。

    如此一来,原本因为战事而人口凋零的康宁国迅速掀起了一股产子热潮,这么一来,最累的,就要属家里的一家之主了。

    往往白天在地里疯狂耕田完,夜里就得回炕上……咳咳。

    总之,不过几月,户部便上报朝廷,根据各地的人口统计,已有八成家中的妇人怀有身孕。

    不仅如此,有些地方的冬小麦已经收成,粮食产量是往年的两倍有余,而朝廷亦是履行契约,只征收原定的粮食目标以及两成赋税。

    这么一来,康宁国所有农民们的干劲更是十足,因为他们不仅不用担心自己会吃不饱饭,还不用担心新生儿的口粮了!

    一时间,整个康宁国都呈现出生机勃勃之势,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碌起来,但是在忙碌的同时,大家又都是喜悦的。

    无疑,这样的局面,是康宁国上下都乐意看到的,唯一心情复杂的,也就是宗室了。

    毕竟快乐都是别人的,他们只有悲伤。o(╥﹏╥)o

    而对于这一切改变,唐宜是最淡定的那一个,毕竟作为闯荡上百个小世界的任务者,田地对百姓有多重要。她是再清楚不过了。

    外人只知道她是想要为将士谋福利,无人知道,唐宜真正要的,是康宁国源源不断的人才。

    时势造英雄,那么什么造就人才?

    百姓连温饱都解决不了,哪有寒门有精力出贵子?

    这两年,进京赶考的学子已然不足原先的一半,如今的朝中大臣已经十之八九都是富家子弟。

    很显然,这不是她要的,她要的,是小皇帝有人可用,而不是矮个子里拔高个,她必须要为未来的人才吃得饱饭。

    不仅如此,康宁国要的,更是新生儿,若是三年后再次爆发战事,那康宁国必须有人竭力。

    因此,在鼓里造人的同时,她还要给国人种下一颗,军人优先的种子,哪怕康宁国短时间内成不了经济富国,那也要成为一个军事强国。

    至于那些宗室,出乎所有人的意料,唐宜并没有动他们,不仅没有动,还好吃好喝地供着几个宗室的头头。

    但,恰恰是她什么都不做,才更加让宗室的人如坐针毡,家中掌权人被朝廷捏在手里,时不时还要来打一下秋风。

    让宗室族人只能一面战战兢兢地活着,一面努力搞钱,生怕哪天这个恶魔要搞钱了,他们却拿不出来,最后只能拿命去抵偿。o(╥﹏╥)o

    另一边,作为旁观者,小皇帝手下的大臣亦是渐渐看出了点门道。

    “陛下,太后娘娘是不是一开始就……”礼部尚书娄宏朗试探地问道。

    “……”小皇帝批阅奏折的手一顿,而后十分淡然道,“当日,便是太后暗示朕提出让宗室先将农田交出来。”

    果然如此!

    “可,娘娘为何要绕这么大一圈呢?”

    乔方问出了众人的心声。

    是啊,为何要绕这么大一圈?

    依娘娘的实力,对付宗室还不是轻松就来?

    【作者题外话】:稍稍改了一下下!昨天写得太入迷了,来不及的修改,精修后重新上传了~

    委屈宝子们了,我争取今天的早定更新!


    第(3/3)页